面对拒绝触及内心的来访者,我们该怎么办?
作者:admin 来源:华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日期:2014-10-04
有一些人,他们不想被人触及内心。最近,我就碰上了一个,让我吃了一个闭门羹。我得感谢她,给了我一次更深觉察自己的机会。
这是一位女性,她本来就不愿来做心理咨询。是因为外在的推动而让她过来的。这一类人,我碰到的还真的很少。不想被人触及内心,只是因为她们更怕受到伤害,更需要一个安全的环境,一个包容的氛围。这是我事后的体会。而在当时,我真的没想这么多,多少缺乏一些敏感度,习惯性地把她当成一个主动求治动机强烈的来访者。
其实,这一类人问题还真不少,甚至程度更深,因为他们不习惯去开放自己,总是把自己的内心包裹起来,所有的能量都转移到身体的层面,只是感觉难受,但又说不出来。"堵得慌"是他们的惯用语。如果是主动来咨询的,或者改变的愿望会更强些,工作好做一点;如果是被动的来咨询的,习惯性的逃避内心的开放,这对心理咨询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问题的发生,不会仅仅是外在的环境的诱因。内在如果是干干净净的,那么我们就会更敏锐,更没有干扰。所以,我尝试着问自己:她的这样的行为或表现,是否我身上也有一些残留呢?
活在这个世界上,实际上我们只在做一件事,就是了解自己。而真正要了解我自己,在这个社会中,又演化出来两件事:知已和知彼。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对"自我"的评价,也有他人对"自我"的评价。当这两种评价能基本吻合的时候,我们才算靠近了一个"真实"的自己。否则,就还有一些东西在那,在阻止着我们深入觉察"自我"。
单独走一条路,都不能算圆满。知已,可以让"我"的心更平静,不容易受外界的影响,或者就算是被影响了,也知道是因为什么而被触动。知彼,可以检验我们的心达到哪种程度的"知已"。通过人与人,人与物之间的关系,我们的心是否被拨动,因何而被拨动,可以更深层地觉察自己。
开始尝试去探索自己的内心,还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因为上学的地方远离父母,一切问题都得靠自己去解决了。如何处理与同学关系的度,是我当时思考最多的问题。交情深的如何处理,交情浅的如何处理,怎样处理让自己舒服,别人也没意见,等等都是心中没有谱的。那时候,还存在很多理想化的东西,但图书馆总是我喜欢去寻找答案的地方。
以后随着人生阅历的不断丰富,我学会了通过传统文化,如《道德经》来修养自己的心灵;在咨询中也喜欢用情绪聚焦疗法去帮助别人探自己的内心。我很少通过他人的帮助,来探索自己的内心,几乎都是靠自己。所以,如何帮助更广泛的来访者,特别是一些不想被触及自己内心的人,需要更小心、更长的工作时间,以及更高地技巧去打开尘封的内心。
不想被触及内心的人,或者说理智占据上风的人,总是把各种情绪的能量深深地压抑在身体里。久而久之,躯体就会出一些奇怪的症状。这次的来访者,也是这样。当她真正难受起来的时候,浑身都似乎没劲了,思维也空白了,做事丢三落四,魂不守舍。有一些人总是去求医,但又没有真正器质上的问题或病变。当然,时间持续更久,器质上的病变一定会出现的。
所以,我在感谢那些让我进步的来访者的同时,还对他们的一些些的歉意,因为我自身还不够完满的因素,没能帮助到他们。男性的特点,或者理性偏强者的特点,目标总喜欢停留在解决问题上,而关注情感的程度还不够。活到老学到老,心理咨询师更应做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