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真的能听懂孩子想表达什么吗?
作者:admin 来源:华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日期:2018-11-13
想说却说不出来该怎么理解?
我们总希望孩子能够听懂我们能说的每一句话,有时候我们苦口婆心细心教导,但孩子就是没有见涨的进步方向,孩子慢慢长大,却变得越来越“不听话”,终于心烦意躁的家长抛出一句话:你怎么那么不听话。
孩子没有听话,这是家长认为的,但实际上很多问题都出现在家长身上,家长是否有把想表达的想法真正传递到孩子吗?或者是否有听懂孩子到底想表达些什么吗?
生活与他人沟通中,很多人不知不觉地在忽视地听/假装地听/有选择地听,真正能做到专注倾听的人很少,他们往往忽视了倾听也是一种品质,高品质的倾听是有效沟通的倾听的前提和基础。
一个孩子内心产生任何的感觉都是正常的,我们做到听懂孩子想表达的真实想法时,不要断章取义。当我们的孩子坐不下来,或者是我们孩子不愿意睡觉,或者是出现了各种各样其他的问题的时候,很多家长都着急的先去找,孩子是不是病了?是不是心理有问题了?
有段时间,我儿子一到晚上睡觉的时候就开启了各种磨叽模式。因为这些磨叽,我们不停的催促,甚至有时候忍无可忍地吼他,但是这些都没有起到很大的作用。
直到有一天我平心静气的跟他说:“儿子,你为什么不想回房间?”他告诉我:“妈妈,我突然发现晚上的窗户外面好像有黑影,我害怕,所以,我不敢一个人去关窗帘,而不关窗帘,我就不想去睡觉。”
我陪孩子一起去关窗帘,发现原来儿子是“杯弓蛇影”,孩子看到的黑影是我们家的墙上的影子,孩子知道了个事情之后,以后的晚上各种磨叽症状,都消失了。倾听是高的情感链接方式,学会了如何倾听孩子想表达的内容,便能够在与孩子建立思想上的亲密交流。
在我们的家庭中,很多人都失去了倾听和带着爱意说话的能力,也许正是是因为人与人之间不能相互倾听,所以我们所处的环境才会感到不安焦虑。
倾听是一种处理情绪的能力,听懂孩子想表达的话,可以加深孩子对你的信任,孩子试探你可能会用各种各样的方式来惹毛你,会给你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个时候无论他如何做,你都幽默配合,那么就通过了孩子给你设置的安全感测试,孩子会表现得越来越依赖于你。
父母要从小了解孩子的内心需要,要倾听孩子说话,如果父母只顾自己的感情需要,而不顾及孩子的心理需要,孩子就感到很孤独。
仔细倾听孩子的诉说并回答孩子的问题以便加深亲子关系,加强孩子的信赖和安全感。注意孩子讲话的内容,并表达父母的理解和同情,不要对孩子的感情或意见武断地表示否定的态度。同时,要公正地评价孩子,有一些父母喜欢这样说:“你总是忘记……”;“你看看邻居家的孩子……”,孩子也希望父母不要当着他们同伴的面说自己的不足,如果确实要受到批评,好私下悄悄地进行。
另外,在辅导孩子学习或者进行交谈时,家长适当地使用短暂的沉默可以使自己有理清思路/选择措辞和观察孩子反应的机会,特别是当孩子与他人发生纠纷闯祸时,家长在解决这类问题时,可以适当使用沉默,进行“冷处理”以缓和气氛,使孩子冷静和理智些,从而接受家长的教诲。
很多人知道“倾听”这个词,却不知道如何做到有效的倾听。有效的倾听便能理解孩子的感受,当我们能够理解孩子的感受时,就能对孩子的行为和表达情绪的方式做引导。有的孩子一生气就会骂人的方式,或者打骂攻击别人的身体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愤怒。
如哥哥因为弟弟抢他的玩具,然后把弟弟狠狠的推倒在地,或者打弟弟。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要立刻把他们分开。然后,我们需要跟孩子的情绪确认,很多家长就是在这一步缺乏了倾听,直接就教育孩子,你不可以……但聆听方式是可以先引导孩子感受此时此刻的心情。
你那么生气,是因为弟弟抢你的玩具对吗?哥哥承认弟弟把他心爱的玩具弄坏了,很生气,那个玩具是自己很喜欢的,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引导孩子我知道弟弟抢你的玩具,让你很生气,但是你不该把弟弟推倒,他还小,很容易受伤,你可以把自己的玩具收起来,告诉弟弟,如果再把玩具弄坏的话,就不把玩具借给她玩了,可以警告弟弟,或者来找妈妈都可以。
如果妈妈仅劈头盖脸地教育一下孩子,那么孩子并不会记住该如何处理冲突的问题,相反会孩子会更加有情绪。
说出来却说不对该怎么修正?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家长会很喜欢也很习惯“明说”教育,也就是直接教导孩子该怎么样做,什么又不能去做,以此来给孩子进行“沟通“。但是这种明说的教育确实是很直接能够点明孩子的正确与错误,但,很多时候孩子会觉得家长是在管束自己,会给教育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效果,让孩子造成叛逆心理。家长在教育上可以用”暗示教育法“。
我的一个朋友曾经和我发生过这么一件小事,她打电话告诉我她女儿和她说的秘密,她女儿谈恋爱了,还认定那个男孩子是“白马王子”,妈妈说这话的时候,碰巧被刚放学回家的女儿听到了,女儿把自己的“爱情”第一次讲给她亲近、信赖的人听。
女儿为此大发脾气,她的女儿大声对妈妈说如果以后再有类似的感情经历,不愿跟妈妈说了,因为她觉得自己没有保护她的隐私和感情。不管家长怎样看这件事,对家长来说,这件事不过是很好玩的事,但是家长没有倾听到,这事对女儿来说,这绝对是一件严肃认真的事,是一个秘密。
过后我建议妈妈和女儿道歉,认真并严肃地给她的女儿道歉,妈妈带着女儿去了她想玩的游乐园,并买了好吃的东西,写了一张道歉书,女儿至此才“息怒”。
我的咨询室曾有一个妈妈和我抱怨她的女儿常常独自在房间里听音乐,有时候已经快到11点该上床睡觉的时间了,音乐还是在开,还播得很大声。孩子依旧是不听,很多次劝还是没有效果,后来我给妈妈提供一个小办法,就是在孩子该睡觉的时候,问问女儿,妈妈近也听到很好听的音乐想播来听着睡觉,能不能把音响借给自己。后来妈妈告诉我这法子还蛮有效,女儿慢慢准时就把音箱关掉。因为女儿不希望妈妈把音箱借走,还告诉妈妈它们已经睡觉了。女儿之所以吧音乐开得很大声,是因为她也想让大家都知道她很喜欢的歌曲。
孩子有些时候的某些行为会超出正常范围,我们往往希望他们能够听从我们的话,服从命令,但是并不代表他的任何行为,都是可以被不去操纵或者改变孩子内心世界,家长能够做到的就是听到孩子到底在表达些什么,再去改变他的感觉,而是去引导他思考自己的这种行为。
我们家长要给孩子传递我们的价值观,让孩子了解到我们可以接受什么,我们不可以接受什么,他的什么行为是可以被允许的?什么是不被允许的?他的感受我们是理解的,也是允许的,也是接受的。但他这种表达感受的方式、表达情绪的方式是我们不能够接受的。孩子其实是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和界限来表达,所以一般都是在与别人互动过程当中,在反馈当中慢慢了解到的。前提你必须听懂孩子在说些什么,给予孩子正确反馈。
我们要知道讲气话是为了自己,通常是为了宣泄自己的情绪,不是真正为了别人。而气话很多时候我们并没有意识到,甚至这些气话默默地伤害了他人,我的工作室有一个来访者和我说,她很不喜欢和她妈妈说话,觉得她妈妈很烦,从上学开始,就和妈妈保持距离,连电话都不打,甚至妈妈打电话过来她都是常常拒接。
因为每次和妈妈谈话,都觉得不舒服,她觉得妈妈在和她说话时,都是在对她各种打击和控制,她说在读刚上大学时,很担心和同学之间的关系相处不好,打电话和妈妈聊聊。
但妈妈并没有和她认真说这个话题,而是不停地教育自己,妈妈会说新买的连衣裙不好看,头发不能留长,隔壁家的有多优秀,妈妈每次的话题几乎都是在打击她,女孩有时候听到很生气,甚至在电话里头大颗大颗地流眼泪,慢慢地电话频率逐渐减少,从一周两次到两周一次,到后一个月一次甚至不想打电话。在青春期孩子与家长间的矛盾冲突,很多时候都是家长没有花时间去认真听孩子在讲什么想说些什么形成了矛盾爆发点。
当孩子有话想说,真正做到倾听孩子内心的,甚至是需要放下手头上的工作,前阵子网络上流传一个把三个儿子全部培养进斯坦福的育儿经视频。视频中三个儿子的妈妈陈美龄女士提到一点:就是在孩子发问的时候,永远不要说等一等。她讲到有时候她正在炒菜,儿子过来问妈妈为什么天空是蓝颜色的。这种问题对她来说很难一时回答不上来。但是她当下马上将火关掉,转过身对儿子说,这个问题问的真好!等一下我们一起来找答案好不好。虽然只是简单的一个关火的动作,但这种即刻回应和认真对待的态度,足以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从而获得鼓励,继续保持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和思考。好好地把时间空下来,听孩子说话。如果一边做其他事,又同时要听,家长自己的心情容易烦躁,孩子也因没被好好回应而感觉到不被尊重。
参照物策略
还有一个家长需要认真倾听然后去反馈给孩子的。在孩子成长中,孩子由于与生俱来的好奇心,除了会问正常问题,还会问一些令父母尴尬的性问题。有些父母会比较紧张,不想停甚至阻止孩子发问,导致孩子与家长之间沟通出现问题。其实家长不妨欣赏孩子的求知欲,坦然面对,顺其自然,巧加引导。
面对孩子的性问题恰当的做法是:有问必答,回答简略。对待孩子的性好奇,就像对待其他问题一样,自然而不神秘地给予简略回答。不说谎,根据孩子的理解能力简略、真实回答是关键。孩子对性并没有成人意义上的认识,成人不要上纲上线。
男孩发现女孩没有“小鸡鸡”会觉得奇怪:她的“小鸡鸡”哪里去了?女孩发现男孩有“小鸡鸡”也会惊奇:我怎么没有?父母对孩子这类问题应顺其自然巧加引导:你是男孩,长大了跟爸爸一样;你是女孩,长大了要当妈妈。男人和女人有很多差别,比如女人长大结婚就能生孩子,给孩子喂奶,爸爸就不能了。这样让孩子知道男女有别,知道“我是男孩”、“我是女孩”,这是孩子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和健全的精神面貌的基础。
“妈妈,我是从哪里来的?”可以直接把事实告诉孩子:你是妈妈生的。每个小朋友都有一个妈妈,妈妈怀孕的过程是辛苦的。国外有一位妈妈对孩子的回答值得借鉴。她用很自然的态度回答:“你不是见过鸡蛋吗?由鸡蛋可以孵出小鸡来。妈妈肚子里也有一个很小的像蛋那样的东西,叫卵子,爸爸身体里也有一种很小的东西,叫精子。爸爸的精子和妈妈的卵子结合,就变成一个受精卵。它会长大,在妈妈肚里慢慢变成一个小孩子。到时候,孩子就从妈妈身下一个通道里生出来了。”这样的回答,没有欺骗,也没有涉及什么不必要让孩子知道的内容,一些细节又自然地放到未来去了。
性神秘感没有了,又避免了一些歪曲的知识,而且把思路引到了母子亲情上。
“妈妈(爸爸),我要和你结婚。”面对这种突如其来的“求婚”,父母不必感到惊讶。当孩子在对你说出这么一句话的时候,孩子是在表达爱你,视你为生命中很重要的人才会这样说。
随着他们长大,这类天真的话出现的次数会慢慢减少,父母要趁现在好好珍惜和享受。怎样回应呢?建议要感谢,也要拒绝,简单直接地回答:“多谢你想跟我结婚,但是不可以啊。因为爸爸和妈妈已经结婚了,不可以再和别人结婚。况且,子女和父母结婚社会和法律都不会接受啊。如果你很爱爸爸妈妈,我当然会很开心,你可以用拥抱或亲吻来表达,不用结婚。”
如果孩子想表达的得不到家长的重视,在情绪上没有得到共鸣,那么他们只能把自己的秘密藏在心理,把情绪埋藏在内心,孩子的说话权得不到父母的尊重,久而久之,便会开始利用内心的负面情绪来对抗家长,这个时候,家长不理解孩子所思所想,孩子也处在“表达无力”状态,那么便导致家长与孩子双方互不信任并沟通困难,方式不当有关。
还有一个孩子的表达是通过撒谎来进行的,当家长发现孩子在骗自己时,一般都会感到十分痛心和生气。这时候,他们通常的做法是:发脾气,指明孩子在说谎,大声呵斥甚至打骂孩子。
实际上,孩子说谎不一定是存心想骗别人。有很多时候,孩子撒谎是为了让他人听到想听的,那么这折射了孩子得不到表达内心的机会,因为他没有一个倾听的环境给到他。造成孩子说的和事实不符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无论是孩子的老师还是家长,当发现孩子在骗人时,如果冷静地聆听孩子解释的理由,并分析孩子为什么说谎,然后再采取相应的措施,多半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孩子撒谎该如何读懂孩子真实的内心世界?首先我们得知道孩子说谎的原因。
孩子说谎可能有如下原因:年龄太小,分不清想像和现实,导致说谎。孩子由婴儿期进入幼儿园以后,想像能力渐渐发展起来,这时他们脑子里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想像。孩子生活在现实中,也沉浸在想像中,在这一时期,孩子经常分不清想像和现实,而常把二者混淆起来。例如幼儿会把小椅子当马骑,给布娃娃吃饭,并从这类活动中获得乐趣。这个时期的儿童往往会有诸如小狗要喝水、阿姨今天打我屁股了这类十分明显的谎话。
由于模仿而说谎。成人也并不是只说实话,有时,成人会出于各种各样的考虑而说谎。当孩子了解到大人说谎时,往往会自觉或不自觉地加以模仿,如果家长当着孩子的面撒谎,孩子很快就会学会。有时孩子说谎是向影视作品里的人物学的。影视作品有时为了表现正面人物的“聪明”、“机智”而“安排”他们说一些谎话,这很容易诱发孩子的模仿。
为了自我保护而说谎。孩子做了错事,在受到老师或家长的责问时,为避免受到处罚,不得已而撒谎。也有的儿童是为了逃避自己不愿意干的事情而说谎。初中阶段的孩子为了对抗父母的监视和干涉,保持自己的内心世界,常发生这类说谎。
为了满足自己的愿望而说谎。如孩子很想看当天晚上的电视节目,可是父母告诉他,除非作业做完了,否则就不让看电视,于是孩子撒谎说:今天老师没留作业,今天的作业在学校上自习课时就做完了。
说谎有时被孩子们当做一种引起别人注意的手段。有一个小男孩,他姐姐聪明又漂亮,学习成绩也好,因此父母对姐姐有些偏爱,常常当着客人的面夸奖她,相比之下,对他就有些冷落。小男孩十分渴望别人注意他,由于得不到和姐姐一样的对待,他开始编瞎话,说自己在学校的运动会上得了百米跑冠军,还当了学校足球队队长等,这个孩子之所以说谎,不过是想得到和姐姐一样的对待罢了。家长如果能够听到孩子想要表达的心声,那么孩子的撒谎也会逐渐消失。
如果父母不让孩子把话说完,一方面不利于孩子表达能力的提高,另一方面使孩子产生自卑情绪。孩子对着父母诉说内心的感受,是提高表达能力,增强社会交往能力的极好机会;将孩子的这一机会剥夺,孩子的表达能力得不到提高,在社会交往中就会出现表达困难,进而产生自卑情绪。而一个缺乏自信的人,很难谈得上心理健康的人。
下面,我们和爸爸妈妈做一下小练习,
你是否有停下一切忙着的事情,真真正正听孩子的话讲完?
孩子是否愿意和你说心里话?
孩子和你分享开心或者难过的事情,你会做些什么?会有什么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