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二维码

无证上岗育儿的家长需要注意些什么?

作者:admin 来源:华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日期:2018-05-29

《余生皆假期》里头有这么一句话:一想到为人父母不用经过考试,就觉得太可怕了。 我想每一个家长都是无证上岗的成员,而在孩子成长上,育儿常常沿用过去父母对自我教育中印象为深刻的教育方式,这种方式可能会存在一些错误,源于它没有与时俱进的陈旧,也源于它可能是原生父母对自我价值的固化。 


01 强弱 3岁看老。 在孩子早年的心理发展中,妈妈的作用远大于爸爸。想想孩子是从妈妈的身体和怀抱中逐步的分离出来,你就相信这样的观点没有错。与妈妈的关系几乎决定了每个人内心是否具有足够的安全感、亲密感、快乐感与成长动力。而爸爸却是他初的成长和自我认同中重要的伴侣和领路人。 


在面对患有神经症性冲突(恐惧、抑郁、焦虑等)和行为紊乱的成人和孩子时,需要对早年母子或母女关系做细致分析,我们往往能找到一个很严厉很正确很负责任的妈妈或者有类似严母般仔细的爸爸。 早在五十年代,从事家庭治疗的精神科医生就提出“婚姻倾斜”的心理学概念,认为家庭中父母的一方有采用破坏性方式来支配家庭的倾向,而另一方却显得依赖和柔弱,对其逆来顺受。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将这种倾斜关系视为正常,失去成为平等关系的能力,要么依赖,要么强权。 


 02 倾斜 平衡是家庭关系的第一原则,倾斜是另一种平衡。 在临床治疗中常常观察到母亲的角色感太强,使父亲在孩子成长中的作用被弱化,甚至被迫游离于家庭的亲密关系与教养关系之外。 由于不平衡,孩子与母亲的互动中,没有因父亲的插入产生的心理缓冲空间,失去了在双亲行为中作适应性选择的权利,孩子与母亲的行为应答方式被简单化到服从和不服从。 这种倾斜关系”常常隐含着一种内在补偿和和谐。换一句话来说,没有一个怯懦的父亲,也不会冒出了一个强悍的母亲,两者谁是因谁是果很难分清。 


 03 平衡 与孩子死死纠结在一起,有时不是为了惹怒丈夫,而是为了自保! “母子同盟”是心理医生对家庭关系的一种描述,它几乎是“婚姻倾斜”的反转。这样的母子关系可能会是男人心中无穷的烦恼。“母子同盟”的心理学描述是父亲在家庭情感关系或权利系统中缺席,比如长期的出门在外,个性松散自由,放任不羁,没有责任感等。 母子依恋成为家庭情感维系的中心,母亲和孩子构成一种补偿性“婚姻关系”。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孩子是父亲腿上的一个“袢马绳”,母亲会主动的给丈夫呈现甚至夸大孩子的问题,以此来向丈夫“索取”应该得到的关心。在旁人看来,这样的母亲有两个孩子,一个是永远长不成熟的丈夫,一个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 “母子同盟”是指那些人格不完整,内心缺少安全感,缺乏自我认同和对亲密关系不信任的母亲,通过下意识的对孩子的深层依恋来获取内在的稳定。 一般来说,母子热恋是孩子从出生到两岁之间的一种母子不可分离的相互依存的状态,个性依赖的母亲会被这种深度亲密带来的愉悦感所迷醉,以至于对孩子“成瘾”。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母亲要和孩子一起睡到孩子很大的时候,父亲却常常是过厅或小房子里的睡客。有时侯,个性弱的父亲可能成为一个家庭情感的边缘人或流浪者,他不得不靠讨好母子来维持他在家庭中的位置。 


 04 恋母 当丈夫还没有长大时,母子的结盟有时也是为了家庭功能的补偿。 根据家庭病理学说,“母子同盟”让孩子成为夫妻个性冲突的一个投射‘容器’,夫妻无意识的把婚姻的问题转嫁给孩子,孩子活得像一个替婚姻受罪的道具。 由于母亲性格,情绪对结盟中的孩子有很强的认同与内化作用,孩子的自我发展被压抑,这种压抑会延续到青春期并被猛烈的释放出来。 同样,母亲的过度亲密使男孩性别认同与性意识发展延迟,不少的男孩内心印刻着无论如何也摆不脱的“俄滴浦斯情结”(恋母)。 一般我们首先接受这种同盟是家庭关系的一种补偿状态,在新的平衡关系没有确立以前。“母子同盟”可能是家庭内部平衡的有效机制。 


 05 束缚 不做事的人,永远也不会做错事!做事的人,总是从犯错开始的。 在中国的文化中,父母喜欢把对孩子的愤怒,包藏在一种对孩子的貌似关心中,越是与子女关系不好的父母,越易于通过“教育”来发泄对子女的不满。 结果,孩子长期处在一种内容水平被关心,关系水平被伤害的悖论情景,而且还不能评述或反抗这些矛盾信息。 慢慢地孩子会借助矛盾的信息来逃避惩罚,以扭曲的行为方式来应付所有的关系,失去了发展正确理解自己和他人的能力,出现人格分化延迟。 我曾听到一个朋友的女儿从小成绩优秀后来被逼疯的事情,差一点进了精神病院,主要原因就是家长用强度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女儿。 


 06 矛盾 许多孩子都是在“战争”中成长的! 心理学专家塞奥多尔・利兹研究精英家庭的孩子在成长中的适应不良,发现家庭地位越高,孩子的心理问题越多,解决症结也更麻烦。 从遗传学的角度,由于孩子智商很高,他们在与父母的“交锋”中易于找到或创造一种情绪或行为障碍来有效地应答困境,并从中获益。 如果孩儿成为三头六臂的哪咤,也许能够满足双亲多重的需要! 家庭内部没有形成良好的结构和角色分化,夫妻间过分独立,缺少必要的情感交流和亲密依赖。甚至是夫妻同床异梦,彼此疏远,满怀敌意的竞争,拼命试图从孩子那儿得到忠诚与亲近,导致孩子无力适应。 孩子会强烈的感觉到家庭内部的不稳定和团结一致的重要性,迅速发展起一种自我控制,来应付或摇摆在家庭对立观念或非此即彼的关系模式中,用自我“分裂”补偿性地满足父母对家庭关系的需求,以维持家庭分离中的统一,处理冲突以达到和谐。 在这样的家庭关系中,平衡是靠孩子勇于“自我牺牲”来实现的,孩子的问题实际上是家庭维持的一种要件。 但补偿总会有个极限,一旦缓冲失败,孩子可能陷入大麻烦,要么过度控制自己――抑郁,要么就是发泄性失控――躁狂,并持续摇摆在这两种情绪状态中。 过度控制的孩子可能会把这种家庭冲突潜抑在内心深层,成为成年神经症或心身疾病的心理根源。 失控的孩子却像是反叛“家庭现实”,逼迫父母改变态度,调控家人,这种失控被医学称为儿童神经症或儿童精神病。 


 07 无奈 不做是你笨,做不好更是你笨。 在大人看来是天使的东西,小孩子心中是魔鬼! 双重束缚中的孩子,内心冲突持续存在,积攒着很大的焦虑。 发生在个性分化不良或情感分裂的家庭,孩子无论依从母亲还是依从父亲都会遭到另一方的责难,无论做任何事都不能得到双亲肯定或者否定的观点。 有时候双亲为了回避自身冲突,观点含含混混,要么就各行其是,互不干涉。 孩子既不能在家庭找到规则,也形成不了有效的交流,凡事得先看父母的脸色,猜测父母的心思,难以适从。 有个男性咨询客已经28岁了,什么事也不能做,什么人也不能接触,被精神医生诊断为分裂样精神障碍。 观察他的家庭关系,发现他的父母之间根本没有像样的交流,母亲说话父亲就闭嘴,父亲说话母亲也装听不见。 这个家庭的父亲的个性分化比较低,内向,不善言辞,夫妻之间情感淡漠,家庭中没有成形的交流,或者可以引起成员间循环互动的东西。 当父亲的功能很弱的时候,为了家庭的稳定,母子纠结很容易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