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二维码

青少年的隐私,父母要知多少?

作者:admin 来源:华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日期:2015-06-19
孩子从懵懂儿童长成小小少年,从事无巨细都需仰赖父母的精心照顾,转为开始希求拥有自己的空间和小秘密。可是爱子心切的爸爸妈妈们,依然想要事事过问,周密地把孩子护卫在羽翼下。如此情形,在孩子看来,是否是对他们隐私的侵犯,这对亲子关系又将有何影响呢?
  心理学研究结果为我们一一解答了心中疑惑。
  亲子间隐私知晓规则的协商与建立,是一件复杂的事情,亲子双方必须明了隐私的个人界限(个人独享的内容)和公共界限(共享的信息与空间),在此基础上,有选择地分享或求询信息。
  当青少年逐渐独立时,心中希望保留一些个人信息独自享有,这与父母想要事事明了的心理预期背道而驰。父母认为孩子的信息是亲子共享的,所以屡屡追问,探寻青少年自设为个人隐私的信息和空间。而青少年没有完全的能力阻止父母介入个人空间,此时,心中就会产生隐私被侵犯的感觉,继而,容易就孩子的隐私界限引发亲子冲突。而且,随着青少年的社会性发展与日渐独立,自设隐私界限也在不断变动与调整,在这一过程中,父母的隐私探寻行为会屡屡触犯孩子新设的个人界限,因而或大或小的亲子冲突行为也将持续伴随。
亲子之间冲突的原因隐私空间:
  (1)当青少年知觉到父母在侵犯自己的隐私时,亲子冲突频率也将加剧,这一现象在十五、六岁的青少年群体中尤为明显。也就是说,当父母在毫不知情的情况下,不小心闯入孩子设为个人隐私的信息和空间时,孩子会奋起捍卫自己的"私人领地",而捍卫的式往往表现为与父母发生争执冲突。
  (2)反过来,亲子冲突也将影响青少年的隐私侵犯知觉,这一现象在青少年与父亲的互动中更为显见,父亲在亲子沟通中的消极行为(如不满、批评、轻视等),会给孩子留下至深的负面印象,以至于在以后的亲子沟通中,即使父亲所做的是积极的管教行为,也会被孩子误读为父亲在侵犯自己的隐私。
  那么,父母如何做,既能够了解孩子的所思所为,又将恰当地维护青少年期孩子日渐注重的个人隐私?
  (1) 调整沟通方式,增加彼此分享。
  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再是围着父母打转、絮絮叨叨讲着自己身上点滴小事的小小孩。然而爸爸妈妈却一定很想知道,孩子在学校过得怎么样、和什么样的同学交朋友、有没有碰到烦心的事……面对着三缄其口的青春期孩子,父母心中免不了冒出源源不断的问号来。
  若是把这些问号原封不动地抛给孩子,恐怕孩子会被问到烦躁不耐,懒得理睬。试着换种沟通方式,也许结果会全然不同。
  青春期正是孩子探索世界、窥看社会、形成个人世界观的起步期,爸爸妈妈不妨和孩子商量,设置"家庭圆桌会议"的亲子沟通时间,在这个时间里,爸爸妈妈和孩子不妨放下长幼尊卑的角色设定,作为平等独立个体,交换各自生活、工作或学习中的见闻感触,帮助彼此分析疑惑困扰,提供情绪支持。在这个开放式的沟通中,孩子不仅会慢慢习惯直陈胸臆,思维方式和表达能力也将得到磨练与提升。
  (2)巧借冲突,提升亲子互动
  因父母探寻青少年隐私而起的亲子冲突并非全然消极。冲突可以让亲子间有关隐私界限的认知差异显现出来:
  爸爸妈妈可以察知,"原来我想知道这些内容,是孩子不想家长介入的个人隐私,也许我该让他/她保留自己的小秘密,或者换种方式使他/她愿意与我分享";孩子也会发觉,"原来爸爸妈妈在这个方面对我还有点不放心,或许以后我还是要主动向他们讲一讲,好让他们理解,我已经有能力管理好自己"。
  亲子间有关隐私界限的冲突,若能以积极的心态看待,以求和的目标导向寻求,亲子双方都将会动态调整个人隐私和公共隐私的认知与行为界限,使亲子关系随青少年成长,依然保持亲密互动。

关键词:广州青少年心理咨询广州青少年心理医生广州青少年心理专家青少年心理问题广州心理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