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二维码

恐吓不是教育,它是驯服甚至酿成悲剧!!!

作者:admin 来源:华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日期:2023-11-24

昨天,广州电视台美女记者刘剑涛就该话题向中心王蓝老师进行了采访。




01
惩罚与恐吓,换来的是驯服而非成长



近日,某位百万粉丝的育儿博主因为一则育儿分享被挂上热搜。该博主为了惩罚没有完成学习任务的6岁的女儿,而将其单独留家过夜。

显然,这样的惩罚方式是过度的、不当的。


"不听话就不要你了";"你再这样我就把你送给别人养了"...


这样的句子见怪不怪,但其实,这些说法和恐吓孩子的做法,是相当不利于孩子成长的。


家长应该认识到恐吓孩子的弊端:频频使用仍然效果显著,不是因为孩子改过了、成长了,而是孩子害怕了。


这样经常生活在恐惧中的孩子,会阻碍孩子的人格发展,会令到孩子的人格发展和自信心的建立受损。


之前亲子节目《一起出发吧》(原《爸爸去哪儿》)中,杨烁和儿子的互动就曾引起热议。


杨烁对儿子的方式甚至已经不只是严厉,而是情绪暴力和恐吓 ——


选房子时儿子没选自己喜欢的1号,就一路嘲笑儿子选的5号房子远;因为衣服没叠好,就用凶狠的眼神盯他;高原拍摄,走远路已经很辛苦,还心血来潮地规定儿子必须比自己先进门槛,不然就要让返回村口再走一遍惩罚他。

整个节目里,杨烁的儿子在爸爸面前总是畏畏缩缩的,显得寡言而小心翼翼。


孩子在那些恐吓和呵斥下,学到的不是处理事情的本身,而是如何去取悦爸爸、顺从爸爸。

这样的教育,根本没有达到目的,只是剥夺了孩子的主见,让孩子盲从自己。

02

恐吓、过度惩罚的弊端有多大?

孩子犯了错,非常不建议采用恐吓的方式。这会导致亲子关系变得越来越疏离,甚至会让孩子仇恨父母。


特别是对于幼小、缺乏安全感的孩子,经常打骂、恐吓孩子,只会让孩子处在紧张、恐惧、焦虑的情绪状态之中,影响孩子的人格发展,导致孩子的自信心、安全感、人格发展受损。


况且,恐吓是利用孩子的信任来制造恐惧,当孩子大了、对社会有基本了解了,会反过来对当初恐吓自己的家长心有不满,亲子关系恶化。


过度惩罚更是利用了家长地位的权威,只会让孩子处在恐惧不安当中,处在情绪中的孩子是很难辨清自己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和应当承担的责任。


03

孩子犯错了怎么办,要不要惩罚?


(1)孩子真的错了吗?


首先家长要去觉察,孩子是真的错了吗?

孩子是真的做了伤害自己或别人的错事,还是只是没有达到家长的标准和要求?

像上面杨烁儿子的例子,他只是没有按爸爸喜欢的方式选房间号码、下车走了其他方向,就被爸爸惩罚、训斥。但孩子并没有"犯错"。

在我看来,除了偷窃伤人等道德上、法律上不正确的事情,其他的并无所谓对错之分。

很多时候,家长认为的"错",只是孩子没有按照你的要求做事,或做到你的标准的程度而已。


(2)正确的惩罚=承担后果+正向引导


即便孩子真的犯了错,我们也应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事情,少用负面惩罚,多用正向引导。


也可以尝试适当地让孩子承担部分后果,但切勿简单粗暴地惩罚,要用合理智慧的方式去引导孩子,这样孩子才能学会如何正确改错,我们的教育才达到了目的。




当孩子犯了错,家长对其批评教育或一定的处罚,是可以的。

但是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惩罚的度,用正确的方式、作合理的惩罚。否则,不仅没有效果,还可能会对孩子造成心理和身体上的伤害。



家长在惩罚孩子之前需要先了解清楚孩子所犯的错误,明白所犯错误的轻重,不能伤孩子的自尊和自信,然后再进行惩罚。




而惩罚也需要依照错误的轻重有不同的处理方式。

需要让孩子自己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这一点是很重要的。惩罚方式要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要求孩子承受的后果必须是孩子能够理解的,能够做到的,与孩子犯的错误有关的。


(3)对事不对人,要就事论事地罚



有些父母用自己的想法来要求孩子,孩子一旦达不到自己的要求,便对孩子冷眼相向,不理不睬,采用忽视来惩罚孩子。

然而这样做,孩子不能认识到自己犯的错误本身,又会被情绪暴力伤害幼小的内心,产生消极的情感认知态度,最终使消极情绪逐渐放大,也学不会改错。
有些内心较为敏感的孩子,在被家长用忽视的方式惩罚之后,会产生被抛弃的恐惧心理和自卑感。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胆小怕事,做事畏手畏脚。


有些家长还会用夸张的言辞吓唬孩子。



而孩子尚小,对于社会认知并不清晰,会信以为真,使他们长期处于一种紧张恐惧的心理,认为随时都会被父母遗弃。

这会造成孩子性格上缺陷,严重的可能导致抑郁。
另一种情绪化孩子会表现出强烈的反抗表象,比如和同学不友好,顶撞老师。

这类型孩子性格非常倔,有些家长甚至对孩子动武,孩子会越来越倔,这个倔在很大的程度上是打出来的,他就越是要用倔强的方式来与你对抗。

小一点的孩子一般不会产生仇恨心里,大一些的孩子都十几岁了如果还经常被打骂,孩子随着年龄的增长就会在心里上对父母渐渐的疏远,甚至会发展为仇恨...



总之,我们要以正面引导为主,达到教导孩子行为改正的目的,且利于孩子身心健康、亲子关系健康发展,才是智慧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