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关注二维码

王蓝咨询案例:我真心爱他,为何还被抛弃?

作者:admin 来源:华南儿童青少年心理咨询 日期:2014-01-13

关键词:青少年成长

案例描述:

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小茜(化名)才20岁,长相清秀,神情恍惚,满眼的绝望。自述因同居男友要把自己赶出去而濒临崩溃边缘。谈到与男友的关系内心异常痛苦,语气中充满了愤怒与不甘,自感无路可走,甚至萌生自杀念头。细问之下,得知小茜于一年半前的一次聚会中认识了该男友,他成熟沉稳、事业有成、风度翩翩的熟男形象深深打动了小茜,虽然明知对方已婚,但他的热情体贴与慷慨大方仍让涉世未深的小茜深陷其中。那种被安全呵护的感觉让小茜觉得好像回到了童年时期,偎依在爸爸的怀里尽情享受百般宠爱。面对这仿佛是上天安排的缘分,小茜难以自拔,开始了不伦之恋。认识后不久,小茜就从学校搬到了男友特意准备的小窝里开始了自己的醉心生活。这段关系,或许从一开始就注定了不会有圆满的结局,因为男友跟小茜说明彼此只是包养关系,并商定每个月给小茜3000元作为生活费。相比之下,小茜的沉醉与男友的理智刚好相反,沐浴在爱河中的她甚至不小心公开了两人的关系,因而遭遇同学的冷朝热讽,最终被迫退学。离开学校的小茜对男友越发痴迷,总期望他对自己也是一心一意,并开始不断追踪和窥探男友的生活轨迹,男友的家庭、妻子,甚至到逢场作戏的情人们都或多或少收到了来自小茜的挑战。两人间由此引发出一次又一次的冲突,男友的屡次出轨让小茜伤透了心,而小茜的执迷也让男友伤透了脑筋。直到那一天,男友与别的女孩酒店相约时被闻风而来的小茜抓个现行。但小茜万万没想到的是,男友竟对小茜的惶恐、愤怒与痴情毫不买账,更护着那女孩儿直白告知,"她(小茜)只是被我包养的,谁知被她缠上了"……后面的话被小茜声嘶力竭的愤怒哭诉所打断。最终,男友叫来酒店保安硬生生地把小茜拖出酒店。站在大街,羞辱加绝望让小茜生不如死,仿佛自己是如此卑劣,已被全世界所抛弃。 

原因分析:

心理咨询中得知,小茜自小就读于贵族学校,父亲是一商人,在家里拥有极高的话语权。小茜读小学与初中时,父亲生意很成功,且屡次在外面包养女人,母亲最终忍无可忍而选择离婚。到小茜读高中时,父亲生意失败并意图回归家庭,求得母亲原谅后两人复婚,并再度合力、重新创业;而同时,读高二的小茜因父亲无力承担贵族学校的高昂学费而被迫转学,最终没考上大学,只能就读一所职业学校。从家庭成长环境来看,小茜父亲的成功商人形象、过往对物质生活享受的追求和体验、父亲对家庭(尤其是母亲)的不负责任态度、以及母亲对父亲的忍让等等都给当时处在童年与少年期的小茜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她的自我认同与人格的完善和发展,从而导致步入青春期的小茜愈发迷失。而此时与男友的相识让小茜在其身上找到了诸多如同父亲般的相似和亲切感,因而不自禁地陷入迷恋中,从某一角度而言,这种迷恋其实也带有恋父的情结。此外,小茜离开父母,孤身一人在人地生疏的城市缺乏有效的社会支持体系,遭遇挫折更缺乏有效的应对模式。从性格及认知特点来看,小茜有偏执性人格倾向,明知与男友的关系实质与游戏规则,内心偏不承认并试图去打破。其认知中也存在不合理成分,如把纯粹交易般的关系解读为爱情,把婚外的"包养"解读为恋人间的"同居";且认为自己对男友付出了爱情,就要求对方也能回报感情——这种违反人际有效沟通法则的"反黄金规则"(即"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的不合理认知注定她会遭受痛苦。 

解决方案:

在心理咨询中,咨询师通过理解与共情,让小茜深入觉察和释放自己内藏的各种负性情绪。同时循序渐进地引导小茜,思考自己的痛苦是否只能用死去解决;思考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并引导她意识化自身的各种资源以帮助解决困境,鼓励其采取有效的应对行为——得到父母的理解和支持。最后,与她深入探讨自身各种观念和认知的形成,包括自己的婚恋观和自我观,明白正确的爱情观应该是相互吸引、尊重并能为此负责的。最终做到理性认识自我、从而思考自身的发展方向。第二次咨询时小茜情绪好转,明白到虽然男朋友离弃自己,但是还有爱她的父母和来自咨询师的支持,自己并没有被世界所抛弃,至此彻底放弃了轻生的念头。继续探讨认知系统的形成,反思婚恋观。咨询四五次后已找到自身发展方向,重找工作。 

治愈结果:

通过心理咨询,小茜最终洒脱地告别了这段令自己无比痛苦的不伦之恋,清晰了解自我的各种需要和发展的可能性,并采取了有效的行为重新规划人生,重新回归社会,人也倍添自信。